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动态 » 政策发布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发布时间:   字体:    点击量: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厕所革命”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重大意义

(一)推进“厕所革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

(二)推进“厕所革命”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近年来,我省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快速膨胀,厕所建设历史欠账多,管理水平低,“脏、乱、差、少、偏”等问题突出,严重拉低了群众生活品质,已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突出短板。推进“厕所革命”,正是对人民群众强烈诉求的有力回应,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厕所革命”是促进群众身体健康、打造健康贵州的有效途径。如厕是日常生活的基本生理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增长,如厕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对社会公共服务及环境卫生带来挑战。解决好厕所问题,处理好粪便污水,能够有效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蝇虫病菌滋生引发的疾病传播,有利于保护贵州绿水青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四)推进“厕所革命”是建设精神文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厕所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空间,折射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当前,不文明如厕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推进“厕所革命”,就是要在打造干净整洁厕所卫生环境的同时,开展城乡文明创建,引导群众提升文明意识,改变顽疾陋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小厕所”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大进步”。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结合起来,与补齐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结合起来,探索运用农村“三变”改革成功经验,推进城乡厕所“四个一批”工程(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达标一批、开放一批),推动厕所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运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监督社会化、使用文明化,推进“厕所革命”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景区扩展到全域,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厕所“脏、乱、差、少、偏”等问题,基本达到“布局科学、数量达标、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省建设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73万户,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70万户。建设改造城乡公共厕所32537个(城镇公厕1400个,旅游厕所135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厕所46个,国省干线公路厕所234个,医疗单位厕所17460个,学校厕所11645个,国有企业厕所100个,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厕所300个),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21235个。

(一)农村卫生厕所。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地质灾害、环境整治搬迁和城中村、城郊村、棚户区改造的农户,要同步完成厕所建设改造。已解决自来水供应、有旅游资源、具备“三变”改革条件的农村地区,要率先完成厕所建设改造。到2020年,建设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73万户,城市近郊、县城周边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初步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其他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力争达85%左右;力争实现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2018年建设改造农户卫生厕所70万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19.5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4.44万户,水库移民搬迁0.49万户,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搬迁0.48万户,城中村、城郊村、棚户区农户改造3.24万户,其他农户21.76万户)。2018年建设改造村级公共卫生厕所5000个。

(二)城镇公共厕所。到2020年,在全省建制镇以上城市(镇)建设改造城镇公共厕所1400个,彻底消除县城以上城市范围内的公共旱厕,基本实现一般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保有公厕3-5个。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700个。

(三)旅游厕所。到2020年,在全省旅游景区、景点等区域建设改造旅游厕所1352个,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800个。

(四)交通干线厕所。

1.高速公路服务区厕所。到2020年,建设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独立加油站)厕所46个,打造示范卫生间31个,特色卫生间12个,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独立加油站)卫生间达标率达100%,专业化物业保洁团队配备率达100%,彻底消除厕所“如厕难、设施差、异味大、保洁懒”问题。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46个,打造示范卫生间6个,专业化物业保洁团队配备率达80%以上。

2.国省干线厕所。到2020年,建设改造公路厕所234个。按照运行时速40公里/小时、车行两小时计算,基本建成覆盖国省干线、功能相对完善、环境卫生条件较好的公路厕所体系。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77个。

(五)医疗机构厕所。到2020年,在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建设改造厕所17460个,其中新建3103个、改造14357个,实现全省医疗机构全覆盖。2018年建设改造5800个,其中新建1041个、改造4759个。

(六)学校厕所。到2020年,建设改造各级各类学校(含公办、民办幼儿园)厕所11645个,基本实现设施完善、蹲位充足、洁净卫生的目标。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8692个。

(七)国有企业厕所。到2020年,建设改造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厕所100个,监管企业责任范围内厕所全面达到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其中2018年建设改造20个。

(八)机关事业单位厕所。鼓励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按照相关建设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改造单位专属厕所,加强管理服务和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厕纸、洗手液、烘手器等设施,全面改善办公场所卫生环境,满足办公活动和职工如厕需求,提升如厕体验。通过大力实施“升级改造、蹲位扩充、完善设备、日常管理、应急保障”五个关键,突出“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温馨、设施完备、功能多样”五个重点,重点消除厕所“设施差、异味大”的问题。

(九)商贸流通场所厕所。到2020年,建设改造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商贸流通场所厕所300个,其中,商场、超市100个,集贸市场200个。2018年建设改造100个,其中,商场、超市30个,集贸市场70个。

(十)交通站点厕所。按照相关标准,明确各交通站点与市政的管辖范围,做到厕所建设不留死角,并根据日均客流量对不符合建设标准的站点厕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到2020年,全面完成汽车客运站、水路客运码头、铁路客运站及民用客运机场厕所建设改造任务。

四、重点工作

(一)加强规划布局引导。按照“全方位覆盖、彻底性革命”要求,推动“厕所革命”从城镇向农村、从景区向全域延伸。根据地域和行业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农村、城镇、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医院、学校等区域和行业的厕所建设管理规范,明确重点、分步实施、分片推进。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综合考虑城乡公共环境、卫生健康、污染防治、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等要求,从城镇和农村实际出发,加强研究论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选择建筑风貌、制定技术规范,坚持经济实用,不搞铺张浪费,杜绝“面子工程”,确保建设质量。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厕所布局规划,要对行政区域内及行业管理所属厕所的现状、布点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在明确数量和布局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和群众需求,全面加强厕所建设和提质改造。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的要求,在新区建设、商业开发、旧城改造时,要严格按标准配建公厕等环卫设施。严禁随意拆除城市公厕,确因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原因需要拆除的,要遵循“拆一补一、就近建设”的原则严格审批,不减少现有公厕数量和建筑面积。

(二)严格建设标准规范。城乡各类厕所要严格执行《贵州省城乡厕所规划建设指引导则》、《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等技术规范标准。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较高区域的独立式公厕,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展览馆、机场、县级以上车站、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性商业大楼和二、三级医院等公共建筑附属式公厕应按一类公厕设计和建设;城市主次干道、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独立式公厕及一般商场(含超市)、专业性服务机关单位、体育场馆和一级医院等公共建筑附属式公厕应按二类公厕设计和建设;其他街道的独立式公厕应按三类公厕设计和建设。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厕所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比例不小于2∶1,其他公共厕所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比例可为3∶2。设置独立式便器,设立第三卫生间,设置保洁员管理间、工具间等。旅游、交通等其他类厕所建设规范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16)等国家和省相关标准执行。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厕所建设要综合考虑村庄区位、农户数量、聚居程度等因素,结合经济条件和管理能力,选择适宜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因地制宜有序建设农村厕所下水道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有关项目,将户用卫生厕所和村级公共卫生间排污管道全面纳入当地农村污水收集管网进行有效处理,力争厕所粪污有效处理率或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加强农村改厕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建设厕所相关配套设施。城镇厕所建设要突出环境整洁、干净卫生、方便舒适,完善无障碍设施及附属的盲道、轮椅坡道、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设施。

(四)加强运营管理维护。各地要有效整合利用市场化、社会化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采取政府适当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城镇街道周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餐厅、超市、加油站、商业服务窗口、宾馆饭店和旅游村寨的农家乐、农家山庄等内部厕所对外开放,安装引导标牌,促进存量资源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探索建设公共厕所云平台,开发“公厕电子地图”、手机APP软件等,做好数据日常维护管理,方便群众快速寻厕。鼓励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专业保洁公司承担厕所管理,提高厕所专业化、规模化管理水平,确保公厕干净卫生、免费使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责任和义务,户用厕所管理维护由村民负责,村级公共卫生间由村集体明确专人管理,并将厕所管理与农家肥利用、农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等进行挂钩,确保农村公共卫生间“专人管理、卫生干净”。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日常管护营运公共厕所。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将城区部分商业门面与厕所管护“捆绑”起来,公开向社会招标,实现“以商养厕”。鼓励社会资本承包经营公共厕所。各地对符合规划条件、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使用率高的厕所,应积极推行社会化管理,分期分批解决一定的公益性岗位,确保有人日常管理维护。

(五)加强文明如厕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文明如厕行为,倡导文明如厕理念,曝光不文明行为。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如厕行为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把厕所卫生教育同日常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张贴卫生宣传小知识等形式,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培养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政府成立推进“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由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厕所革命”相关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厕所建设的风貌设计、建设标准等工作,并具体负责牵头做好城镇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省农委负责牵头做好农村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省旅游发展委等其他各牵头单位要按职责认真做好各类厕所建设管理等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相应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把抓好“厕所革命”纳入民生实事,作为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要按照本行动计划,分年度具体细化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厕所革命”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区为主、乡镇实施、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政策制定、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市(州)负责统筹协调、督促实施,县(市、区、特区)、行业(含景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经营主体承担本辖区、本单位“厕所革命”的主体责任,乡镇具体负责农村“厕所革命”的推动实施,同时督促指导本辖区内其他类型厕所建设改造推进情况。

(三)强化资金筹措。农村厕所通过统筹项目资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三变”模式、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引导农户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每年共同筹集2亿元作为农村厕所建设改造奖补资金。鼓励各地建立借用还一体化机制,按国家有关规定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贷款加快推进城镇厕所建设;对其他类型厕所通过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项目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将我省用地指标转让给对口帮扶城市的融资方案。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清理闲置沉淀资金,统筹用于“厕所革命”。

(四)强化考核监督。省推进“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全省“厕所革命”工作考核办法,对“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快、成效突出的市(州)实行“以奖代补”。将厕所建设管理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单位、美丽乡村等相关创建指标体系。省直目标办、省政府督查室会同有关部门将“厕所革命”推进情况纳入省直部门目标考核。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相应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兑现奖惩,严肃行政问责。

定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隐私及版权说明 | 帮助信息
黔ICP备12000311号-6 www.xk0456.com 网站标识码:5200000055
主办单位: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访问量:
省发展改革委首问责任窗口联系咨询电话:0851-85283331 0851-85285073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110-2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610号